01 November 2006

马来西亚电影风格化

西方社会有这样一句话“WHATEVER YOU DO,DO IT WITH STYLE”。意思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我运用这句话来作个开头。今天透过所谓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均质化社会(HOMOGENIZED SOCIETY)。换句话说,由于相同物资和价值,超过量生产,导致世界变得越来越大同小异化,越来越缺乏创意和独特性。不管是在物质还是思想上。而电影更是逃不开这种现象。有些人会认为这些所谓的风格只是一种肤浅的流行假象。但是如果没有独特的风格,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

在今天的世界电影趋势分部里,我们大致上可以简单的做几个区分。有比较熟悉的美国好莱坞所注重的高科技,娱乐感官的消费流行电影。再来是在草地上翻滚,载歌载舞剧情片的印巴电影。另外就是一些传著于抽象语言的新浪潮欧洲艺术的贵族电影。

这三股电影风气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现代主流电影风格的趋势三叉口。但在最近的几年,越来越多世界各国也都渐渐开始各自建立起一个按照自己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电影风格。这些‘外语片’也开始慢慢的挑战由美国所垄断的英语电影市场。不管它是一种商业诉求还是一种电影艺术的成长,我都认为树立一个国家电影具体的风格,对整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发展和电影文化推广是很非常重要的。

我们来看美国,虽然美国一直都在主导着世界主流电影的动向,但是好莱坞电影其实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除了上世纪风靡一时的50年代西部牛仔电影外,今天的美国电影工业已经完全是为了配合商业市场的趋向,而制造出适合消费形态的流行电影。但是这些电影并不含有美国人的文化立场。至于什么才算是美国人的文化,那或许是另一个话题。但是如今在好莱坞,只要是认为可以赚钱的电影,就算是与自己国家文化完全无相关,甚至有冲突的题材,好莱坞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大量制作,直到下一个市场方向的转移。

老实说我还真不希望我国电影会有一天变得像美国那样,虽然咋看之下好像是海纳百川,百花齐放,风光非常,什么样电影都有,但是我认为其实这是一种电影文化破产的现象。这不该是我国电影所追求的目标。

那我们国家的电影应该往那一个方向去呢?哪些风格又能迎合我们文化背景和民族气息呢?我们先来了解其他亚洲国家电影风格的情况。

亚洲电影一直以来都是以香港电影王国的动作功夫片为首。当时这些功夫片也成为了我们东方文化在西方世界里最早的一个外交文化产业。导致在70年代的西方国家一直都误认为我们东方人各个都是武林高手的印象。从80年代的英雄电影,90年代的无厘头电影,到2000年的黑社会电影热潮,香港都带给了华人电影极大的贡献。

近年来,特别是在2000年后,由于香港盗版问题和大部分投资者都涌入中国市场之后,香港电影开始衰落沉沦。但有趣的是,相反的其他亚洲国家电影却在这时开始掘起。尤其是中国大陆的电影,如今已经取代了香港成为华语电影的一个代表性的指标。中国社会的解放,也让中国电影慢慢的脱离了当年封建社会的共产主义电影,再加上文化改革后,造就了多位中国新导演如张艺某,田壮壮,陈凯歌,冯小刚,陆川等人。他们的电影不只在自个国土创下佳绩,也不断的征服国际市场。从比较典型的中国电影《一个不能少》,《卡拉,我的狗》,《手机》,《可可西里》,到现在高科技的作品《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等都使到中国电影的风格向多层面发展,也顺利的把华语电影带入了另一个国际层次。

台湾电影风格也不断跟着时代转型,从最早期的爱国政宣电影,学生类型电影,新浪潮电影以及演变到如今由蔡明亮和侯孝贤所带领的后新浪潮电影风格。虽然这类型的电影不算商业,对某部分的观众或许会觉得十分灰涩难懂,使其作品虽声名在外,在台湾却一直是曲高和寡。不过始终这还是个属于台湾强烈风格的电影。而这些电影还是有一群热爱艺术电影爱好者的稳定拥护和支持。

伊朗电影最重要的指标性人物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于1987年拍摄的《哪里是我朋友家》已经对世界电影造成一股轰动。如今许多来自伊朗的作品,尤其是我自己最喜欢的马几德(MAJID MAJIDI) 也已经在国际影坛里发红发热。而最近比较受瞩目是一些伊朗儿童电影系列例如《天堂的颜色》,《小鞋子》,《白气球》以朴实的题材和简易的叙说手法,来打动观众的心,成功的将伊朗电影发扬光大。

韩国电影则是透过一个完整的国家政府体制内的支持,有如神话奇迹般的在这短短的几年把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兴起,创造了一股强大的韩风。几乎不管什么题材的电影都能在国内外畅销卖座。韩国都市浪漫主义的爱情文艺片以及悬疑恐怖片已经成为现代韩国电影主流风格。

其次日本电影也一直以来都在亚洲电影里历史站稳一席之地。虽已经无法再与当年大师级导演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媲美,但是今天宫崎骏的动画和北野武暴力美学也树立了现代日本电影独特的风格。

就连东南亚电影也已经默默的成长。泰国的第三人类电影和鬼神电影,印尼的青春爱情电影,新加坡的国民形社会教育电影等都也已经成形迈入稳定的市场风格。

在这时我们不得不问马来西亚电影究竟是属于什么样的风格呢?是《GERAK KHAS THE MOVIE》般的警匪片,是《SENARIO》的搞笑片,是《SEMBILU》般的都市缠绵爱情片,是《PUTERI GUNUNG LEDANG》的历史浪漫片,是《PONTIANAK HARUM SUNDAL MALAM》般的恐怖片,还是YASMIN AHMAD具争议性的新马来电影呢?我认为我国电影工业在很久前就已经面临创作瓶颈了。于是这么多年来,所推出的电影不断的在自我繁殖,重覆着同样的题材,技术和内容。

我国电影到目前为止,还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流风格,也还没有达到一个全面性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显示出我国电影业还是一盘散沙,各拍各戏,为的只是想尽快的把电影成本回收,而因此无法有策略性带给国家电影一个具体的电影发展蓝图。无法争议的是,与其他亚洲国家电影文化对比之下,我们已经远远地抛落在后面的事实。

我认为我国电影的风格趋向应该回到社会最基本的元素,那就是我国多元种族的文化的特色描述。这是其他国家所比较缺乏的。我们的电影也必需体现出一种东方文化的内涵。我认为伊朗和中国大陆电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伊朗电影的特色是在于对人性内心世界的剥析深邃,而少于外在物质世界的色彩渲染,这当然也跟伊朗的宗教思想上有关。以简单直接的叙述和纯朴的形态,充分的表达了伊朗社会老百姓的复杂内心情感。伊朗的电影导演似乎不约而同地在题材和电影风格上非常接近。也因此树立了伊朗电影在世界电影里的强烈形像。

中国改革开放后,造就了一股新电影浪潮。第五代导演个人风格的浓烈及大胆的艺术追求成为八十年代大陆电影的标志直到今天。也真正使得中国电影能够成为一种辐射全球的文化。如今所谓的第六代导演代表性的有贾柯樟,路学长,王小帅也纷纷浮出水面,锦上添花。如果伊朗电影风格是具体的表达出在伊朗大社会结构的现实,那中国大陆电影是以导演个人独特风格来记录当代中国社会人民的朴实生活。这些作品能够直面他们国家社会现实、人际关系的现实,也能够以冷静老实的态度展现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物质实情。换句话说,这些电影是关于老百姓的电影。放映出了社会各个层次的矛盾和情感。

东方文化的电影风格讲求意境以及朴直纯真的表现形态。以民族性格的特色呈现在为电影的风格。换句话说,电影的风格不该纯粹只为了电影艺术。电影风格是社会民族风格的呈现。

于是再回到我国多元化种族的社会里,为何我们不多加利用此优点,老老实实的制作出关于我们老百姓的电影?我们不需再空转,人云亦云,跟着世界电影的流行尾巴。应该以我国独特的多元民族社会文化的实质,根源,内容,凸显出我国电影的风格,才是上策。换句话说,马来西亚电影应该先本土化再国际化。以我国本土文化为创作核心,以国际市场为竞争目标。我拿张艺谋的《一个不能少》来昨个比方。电影题材简单直接不过,没有知名演员,没有千万制作费,没有豪华包装,可还是让电影在国内外,好评又叫座。我觉得我国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

我国电影就像是一个没有身份证的小孩在一个不知名的大都市里迷了路。不但自己不认识自己,别人也无从辨识。其实所谓电影风格化并不是将我国电影名牌化,明星化。而是建立起一个具体形像,才能更具有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当然这不代表说其他不同风格的电影,就将面临沉没和冷落的局面。这点还是有重申的必要。

让国家电影风格化,其实就是寻找自己国家的电影身份。虽然是一盘散沙,但其实只需要的是一潭水,就能将所有沙粒融合。建立一个国家电影风格,绝对需要最高国家政策来推动。再由电影工作者来配合,加上观众的支持,才能让我国电影走出瓶颈。


刊登在25-NOV-2007星洲日报YEAH周刊东马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