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September 2006

千里走单骑



早期的张艺谋电影是以文艺,朴实闻名,感动了全世界。最近几年张艺谋连续拍摄了[英雄]和[十面埋伏]等豪华商业武侠电影,虽然卖钱,但恶评如云。许多他忠实的戏迷,包括本人在内,开始担心老谋是否已经迷了路,离我们这些老臣子,越来越远。

张艺谋低调的在丽江拍摄了[千里走单骑],重新走回了他最擅长的文艺写实的电影道路。影片改编于真实故事,描述一个日本铁汉父亲高田(高仓健饰)为了完成患了绝症的儿子建一最后心愿,他只身到中国云南,一步步跟着儿子当年的步伐,去寻找一位当地的传统戏曲演唱者。这趟短暂的中国之旅,虽然一路充满崎岖,但高田开始对生活有了不同的感动,也渐渐的对儿子的内心世界有了了解。一路上的体会也让高田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与儿子之间仅存的共鸣。

[千里走单骑]是早期[我的父亲母亲]和[一个不能少]的合成品。不同的是,[千里走单骑]表达的是父子之间含蓄细腻的情感。简单的剧情,丽江的美景,日本国宝级演员高仓健的精湛沉默演绎,还有一群非职业演员的卖力演出。[千里走单骑]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商业电影的一股难得的清流。

静静地一个人欣赏,[千里走单骑]会很轻易散发出一股温情,感动到你。

看完电影之后,我自己也深深的体会到可能当时儿子建一的心情。两年前我一直都一个人在BARIO拍独立电影。虽然在家人外人面前很坚强, 可是就像高田所说的那样,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你会特别容易感到孤独。

我时常一个人坐在BARIO的一个小山丘,听着风吹的声音。当时我也时常想,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孩子,他/她会愿意跟随我来BARIO,体会一下父亲当年孤独的痕迹吗. . .

可是现在的小孩子应该没兴趣来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那我在BARIO的点点滴滴,可能真的要被遗忘了。

26 September 2006

现代武侠电影:变了样,看得懂吗?



现代武侠电影:变了样,看得懂吗?

随着李安的《卧虎藏龙》得到好评又卖座,豪华武侠电影不断接着推出。各个大导演也即时赶潮流,穿上了古装配宝剑,加入拍摄武侠电影的行列。也因此全球从新兴起了一股现代武侠电影热潮。但很有趣的是,世界各地的华人观众,媒体和影评家都同时出现了一股强烈的谴责。普遍都认为这些所谓的现代武侠电影实在有点看不懂。

武侠文化里的侠义精神是一种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情结。说起来是有点讽刺因为武侠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我们熟悉的概念。武侠文化更是属于我们东方华人独有的文学特质,人文色彩和传统核心价值。它贴近民间生活,所代表的侠义、可以充分表现出我们民族性中充满正义感的精神。绝大多数的华人也肯定都看过古龙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或者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可是什么理由这些现代武侠电影有那么多人看不懂?特别是我们华人观众呢?要回答这问题,我们还必需先了解武侠电影的历史转变。

武侠电影历史
随着不同的年代,武侠电影一直也不断的求新求变。但是始终都离不开侠义精神的本质。中国史上第一部武侠电影是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黑白电影。但当时中国1931年的“918”事变和1932年“128”事件之后,由于范围群众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的高涨,加上农村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深入,导致武侠神怪影片在革命舆论的抨击和广大观众的唾弃下,逐步地没落了。

真正让武侠电影发扬光大的是由张彻和胡金铨两位大导演在劭氏的极力倡导下,以《大醉侠》和《独臂刀》为各代表,把中国传统叙事和美学为基础的武侠电影的兴起,让武侠片带入了辉煌期。楚原则在70年代和古龙合作拍摄的奇诡刀剑武侠片延续辉煌。

后来又有花圈秀腿武侠电影以《四大门派》、《笑侠楚留香》等一批电影为代表,正式开始了武侠电影作为商业类型片拍摄潮,以武术套路的编排演练为核心,将其融入一个叙事复杂的通俗情仇故事,强调叙事上的商业节奏,武打场面具有一种花拳绣腿式的表演观赏性。演员的武打水平的不足通过分镜头的蒙太奇剪接予以弥补,开始了分镜头武打蒙太奇模式。

学院派武打电影以《少林寺》、《武当》、《南拳王》等一批电影为代表,以反花拳绣腿电影为旗帜,开始流行不再使用"非专业的武术演员和分镜头蒙太奇所构成的武打场面,开始启用武术学院、武术队的专业武术教师、以及各种全国武术比赛的获奖武术专业人士担任影片的主角,基本上不再采用蒙太奇剪接,采用长镜头拍摄整段的武打片断。但武打场面更像是学院武术的套路表演。

新武侠电影(以钢丝绳和分镜头为主) 以《东邪西毒》、《新龙门客栈》、《鹿鼎记》、《笑傲江湖》等一批电影为代表,开始了以徐克为首的新武侠电影的浪潮。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创造是使用了钢丝绳吊人技术,开创了侠客"飞行"的视觉语言。在1990年,徐克的《笑傲江湖》公映。影片一改张彻、胡金铨时代经典武侠的硬桥硬马路线,更多的引入了动作美学和特技效果。电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两年之后,徐克的力作《新龙门客栈》更是将“新武侠”的灵动飘逸发挥的淋漓尽致。就此,充满现代电影视觉特点的“新武侠”诞生并走向壮大。

数码武侠电影以《中华英雄》、《风云》,《蜀山传》为代表,试图在视觉风格上具有数码艺术的美学特征,超越新武侠电影中由分镜头剪接和钢丝绳技术决定的视觉影像。借用电脑特技,武侠电影的视觉效果也产生了具体的变化。虽然《蜀山传》我自己是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但以上其他的武侠电影我们应该都看得懂,也看得津津乐道,非常过瘾。可是直到2000年后,由于香港电影的萧条,中国大陆电影的掘起,武侠电影渐渐离开了香港,结合了中国导演和美国资金,出现了一股新派系的武侠电影风格。

在2000年,由李安所带领的《卧虎藏龙》,借助好莱坞的势力。以强大的卡士,前所未有的雄厚资金和高科技,给武侠电影带来了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也步入了现代武侠电影的时代。《卧虎藏龙》使中国武侠电影真正获得了美国好莱坞的认同。此片在全球造成轰动。以2。28亿美元骄人的票房成绩买的满江红。又勇获得四项奥斯卡奖项,以及其他50个奖项。也因如此,难怪一些大片商和中国知名大导演,趁着这故武侠热潮,在短短的几年里,扎下上亿元的制作费,陆陆续续的推出现代武侠电影如徐克的《七剑》,何平的《天地英雄》,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陈凯歌的《无极》,以及即将推出冯小刚的《夜宴》,吴宇森的《赤壁之战》和张艺谋的《黄金甲》。

现代武侠电影有几个特征。
1) 资金和发行大部分来自美国
2) 演员都是跨国组合,集资一些当红人气导演,演员,歌手,偶像和幕后班底
3) 以普通话为主,但因为演员因素,影片同时有出现几种不同腔的普通话发音
4) 演员不需,也不必会真功夫
5) 高科技,特效和绝大部分武打镜头都是数码电脑合成
6) 注重视觉包装,美感,诗意和意境
7) 不再坚持两极分化,所以人物没有大善大恶之分

对于我们这些武侠小说迷来说,这么多部超级大制作,本来是件该放烟花烧鞭炮值得庆祝之事。可是相反的这些现代武侠电影却惹来我们华人观众的冷嘲热讽和抗拒。许多亚洲的影评和老百姓看了这些电影后,一头雾水,摇头离席。但是必需强调一点,西方国家的观众可爱看极了这些现代武侠电影。西方影评跟我们东方影评唱反调。于是出现了东贬西挺的局面。

我选择了三部重量级的现代武侠电影,以综合一些网络观众的评语,来分析那些部分是一般观所众认为看不懂或者不能接受的。



片名:《卧虎藏龙》
看不懂指数: * *
导演:李安
主演: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
影片公司: 哥伦比亚/三星
耗资:一千六百万美元
全球票房:2。28亿美元
奖项:全球各大小影展50个奖项

故事大纲:
俞秀莲(杨紫琼饰),一位忠肝义胆、身手不凡的女侠,在追寻一把被偷取了的宝剑,因而与玉娇龙(章子怡饰)遇上。玉娇龙出生于一个权顷一时的官家,受尽溺爱,却不愿意受枷锁,极力反对父亲的指婚。在与俞秀莲相遇相识之后,玉娇龙不仅□慕她的自由生活,更是与她成为莫逆之友。李慕白(周润发饰),武盖世,在江湖上地位显赫,是两女之间的关铤人物。玉娇龙虽受了俞的忠告,知道为自由需付出很高的代价,但仍不肯放弃自己的理想,为著爱,更不惜与在蛮荒长大,生性狂野的山贼罗小虎(张震饰)私定终生。当俞秀莲发现玉娇龙的师傅原来是声名狼藉的逃犯碧狐狸(郑佩佩饰)时,她便肯定玉娇龙碧眼狐狸是偷取宝剑的人。天质聪颖的玉娇龙虽练成一身高强的武功,但在心术不正的碧眼狐狸的影响下,玉娇龙正一步一步的踏上不归路。两位好朋友无奈地面对一场情义两难的生死决斗。

经典对白
李慕白(周任发):“把手握紧,里面什么没有;把手放开你得到的是一切”
俞秀莲(杨紫琼):“不论你对此生的决定为何,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
玉娇龙(章子怡):“你是要我拜你为师还是要我”

评语
1)没有足够的武打戏份,根本不算是武侠电影。只有三个主要的死亡加上最后一幕,缺乏刺激,让重口味的观众失望。
2)武打更多地像舞蹈,让看过太多武打片的华人观众提不起精神。
3)演员的普通话程度不一。大陆演员章子怡自然是标准普通话,杨、周二位 便带了浓重的港味,尤其是张震,一口绵软的台湾国语,看着造型彪悍的马贼满口"你爸爸,你妈妈"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实在很碍听觉。
4) 何必把轻功变得如此夸张?尤其是“竹林之战”中有一个场面,玉娇龙站在 竹杆中段,而李慕白则萧洒地飘摇在竹梢上,让观众觉得太假,无法接受。
5) 这是武侠琼瑶片吗?为何电影文人气质过重,对白又僵硬。整部戏感觉文皱 皱的。不符合观众期待。
6) 情节太散,就如同翻一本武侠小说一般,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该打架的 时候才打,使节奏略为缓慢。感觉在看艺术片。
7)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牵强生硬,比如说一向不讲道理的玉娇龙为何突然良心发现跳崖自尽?
8) 整体剧情和表达太抽象,玉蛟龙跳崖的结局太模糊。到底电影的讯息是什 么?



片名:《英雄》
看不懂指数:* * *
导演:张艺谋
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陈道明,甄子丹
影片公司:MIRAMAX PICTURES
耗资:3千万美元
票房:2亿人民币
奖项:提名第60届金球奖
故事大纲:
战国末期,赵国有三个名震天下的侠客,他们是:长空(甄子丹饰) 、残剑(梁朝伟饰)、飞雪(张曼玉饰)。因为他们,秦王(陈道明)十年里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可是他们却被一个默默无闻,名叫无名(李连杰饰)的秦国剑客所杀。消息传来,秦王振奋,急召无名上殿相见。在秦王的大殿里,神秘的烛火燃烧著,秦王与无名只有十步的距离,无名将击杀长空、残剑、飞雪的故事娓娓道来:他利用三人之间爱恨交织的关系,瓦解了他们的力量,各个击破,因此取胜。可秦王机智过人,听出了无名故事中的破绽,说出了另一个故事的讲法:残剑等三人是主动求败,献出生命,用苦肉计帮助无名上殿,无名才是真正最危险的刺客,而无名告诉秦王:他看错了一个人,那就是残剑。于是真正的故事从头叙起最后,无名拿起了剑,此时他离秦王只有十步,他的绝技是“十步一杀”。

经典对白
赢政(陈道明):“寡人悟到了,剑的境界有三重。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第二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三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
评语:
1。秦始皇不是暴君吗?为何电影高度企图去英雄化,美化他?是历史书出错了吗?这种反历史的硬灌剧情企图帮秦始皇翻案,让许多观众无法接受。
2。一个是无名的假设;无名杀了长空,称长空与飞雪有一夜情,近而挑拨飞雪和残剑,即飞雪杀了残剑,无名杀了飞雪;另一个是秦王的假设:长空,飞雪,残剑以不同方式捐献出了自己,供无名取得秦王信任,近而刺杀秦王;最后一个就是事实的真相,长空,飞雪,无名一心刺秦,而残剑是反对辞秦的。一般老百姓求的只是个娱乐,有必要搞到如此高深莫测吗?这种罗生门叙说方式适合武侠电影吗?
3。怎么现在武侠打斗只需要在自己的意识里打就够了?太超现实了。
4。整部片感觉就是各个主角在飞来飞去。尤其是在湖水打斗,蜻蜓点水的一幕,实在太离谱了。没有真实感。超脱了地心引力的控制,突破了人体极限,这种悬在空中的武打场景有点牵强和不切实际。
5。把美丽画面看得太神圣了吧?把“美”看得太不生活化了。整部戏没有街道,客栈,其他人物,感觉是在虚拟的世界里。虚构应该有限度,不能无限夸张。
6。人物犹如木偶,对白更是寡淡无趣,剧情发展太缓慢。



片名:《无极 》
导演:陈凯歌
看不懂指数:* * * * *
主演: 张东健,真田广之,谢霆锋 ,张柏芷
影片公司:美国华纳(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
票房:大约2亿人民币
成本:3。5亿人民币,制作三年
故事大纲:
一位在战争中侥幸存活的小女孩,在饥寒绝望下,满神(陈红饰)的出现,解决了她的渴求,不过小女孩却必须接受「能享有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却永世得不到真爱」的无情诅咒。二十年后,小女孩成了绝世姿色的王妃倾城(张柏芝饰),集万千娇宠于一身,却只是王上的玩物,过著没有爱的空虚生活。不过,后来出现了一个身份卑微的奴隶(张东健饰),他对倾城一见钟情,并真心爱她,并不惜一切的以自己的生命做为代价,并运用他的天赋异禀,杀敌奔跑、为她历尽辛苦,以博取她的欢心,但没想到北公爵无欢(谢霆锋饰)、大将军光明(真田广之 饰)、以及武功高强的鬼郎(刘烨 饰)等劲敌相继出现,纷纷加入了这场惊天动地的爱情角力之中,冥冥之中,出人意外的结局,让这段永恒的美丽传奇,永远的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

经典对白
昆仑(张东健):“跟着你有肉吃”
无欢(谢霆锋):“是你,让我失去一个做好人的机会”
鬼狼(刘烨):“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见的”
倾城(张柏芝):“在王要杀我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想好了,我不会跟任何人好”

评语
1。故事支离破碎,毫无章法。无极的视觉包装和技巧,资源挥霍和硬哲理。影片展示的是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壮丽的碎片。
2。人物,服装和造型感觉有抄袭一些日本电脑游戏的嫌疑,尤其是真田广之的造型。当然原因很简单,人物造形是由日本插画大师,正子公也所设计。但是日本造型的中国电影,实在格格不入。
3。对白和台词差强人意,内容甚至很无里头。比如‘倾城’(张柏芝)说“在王要杀我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想好了,我不会跟任何人好”然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她则说,“当你杀王的那一刻,我就爱上了你”,两个如此互相矛盾的诉求,前后断裂,完全忘记了观众是有记忆力的。
4。毕竟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演员,他们的普通话,有点阴阳怪气,实在有待进步,无法让观众感动。
5。盲目崇拜电脑特技,特技制作太粗糙,比如那场奔牛戏就让人不忍卒睹,俯拍群牛的镜头可以清楚地看到几百只牛的腿在机械摆动;昆仑奔跑的镜头也难以让人信服,人物和背景比例失真,尘土效果也假到一眼看穿是人造的,而且造得很粗劣。最后人物、牛与背景的贴合更是粗糙,整体感觉假得不得了
张柏芝和大王在房顶上的镜头看起来也很虚假。
6。虽然演员都是巨星,但是演技平平。尤其是谢霆锋的角色,无欢,有点娘娘腔。张柏芝过于开放,真田广之有点油滑不够英武。
7。故事重点轻浮,叙事系统迷乱,没有记忆力的观众根本无法跟上电影节奏和剧情发展。情节有些分散,不紧凑,爱情与灭国之仇放在一起很生硬。结尾的“一个馒头”的确是败笔,突兀,一下子不负责任地交待无欢心理变态的原因好像故事讲述者不耐烦了,丢下个结尾跑路了。
8。影片中没有一个闲杂人员,没有出现一个日常或市井生活的场景。不切实际。

总结来说;汇集人气巨星虽然可以刺激票房,但演技平平再加上刺耳的半桶水普通话无法得到观众肯定。故事情节太文艺化,武打场面的缺乏和缓慢的节奏虽然可以为电影带来不一样的质感和深度,但始终无法取得观众共鸣。为了特技而特技虽然场面画面豪华,但是特技始终应该是手法而不是内容,观众不会纯粹为了特技而接受不切实际的内容。

我没感到特别好奇观众和影评有如此强烈的评语。因为我对这些现代武侠电影现象并不乐观。其实很明显地这些电影主要还是为了角逐奥斯卡和在西方市场开拓获利为首要任务。甚至把话说白了,这些武侠电影其实就是为了配合迁就西方观众的电影习惯而拍摄和包装的。所以当我们观看时,当然会有期待上的落差。我们希望强烈的评语能够唤起电影人不要忽略了华人市场。不要捡了芝麻掉了西瓜。

不管这些评语是个人偏见还是职业意见的,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不管是鸡蛋挑骨头还是见缝就插针,我认为观众的评语不可忽视。因为这是我们最直接的观后反应。其实我认为这些评语放映出的是观众的失望。

虽然如此。我认为这个世界没有看不懂的电影,看不懂可能是因为观众自己已经预设了自己的想法。为何之前我要先谈武侠电影的历史,原因是因为我要指出,我们对武侠电影的预设想法其实是从我们这么多年已经习惯观看香港模式的武侠电影和电视剧而得来的。

于是当我们接触到这些现代武侠电影时,就产生了一种期待的代沟。我觉得比较正面的态度是自然地从欣赏电影里寻找一些新东西,而不是从电影里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观众的审美度应该要更有韧性和活力。这些现代武侠电影已经不是当年的武侠电影。或许是时候我们用一种新的角度来看武侠文化。

现代武侠电影的确炒热了华语电影。但是是否这些现代武侠电影能够再次恢复武侠电影辉煌的时代,我坐观其变。其实很清楚地可以看到这股武侠电影热潮都是为了短暂利益而产生的。我们不能否定《卧虎藏龙》的成就,《英雄》还是部可看度极高的电影,虽然《无极》不堪回首,但是陈凯歌还是位了不起的导演。只不过当奖项拿到手软时,当这股热潮解散后,希望这些了不起的导演们能够卸下宝剑和古装,再次回到自己岗位,拍回自己的电影。

部分资料和内容取之于凤凰网,各影片的官方网站。
评语收集于国内和中港台一些网络论坛和网上影评。

此文章刊登在星州日报周末YEAH 副刊68期

从独立电影来看本土文化



在现代历史上,电影是一种科学技术,是一种娱乐形式,是一种商业资产,是一种艺术表现,是一种教育媒介,是一种文化产业。从不同的欣赏角度,我们可以各自在电影里寻找到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今天社会的步伐已经越来越走向一个全球化的消费结构,使到电影也已经偏向于商业娱乐的大定位。当代的电影工业已经也越来越‘养殖场化’,也使到今天市场上的电影各个大同小异,离不开同一个商业架构的框架。也因如此,这些年来的世界各地的主流电影已经接近肤浅化。可悲的是观众们还是愿意花钱买票去看这些电影。我认为吸引观众的不完全是电影题材,而只是电影华丽的再包装。

但是我们又该如何来解读这些主流电影背后所隐藏和引进的文化价值呢?而这些价值又是否能够迎合我们自己本土社会和本身的文化身份。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所看的主流电影其实隐藏了一些外来文化价值。这些外来文化价值是否慢慢会有一天局部或完全的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这些议题已经是多年来在学术上不断的被检验,讨论。

我希望以另一个角度去看电影。或者说我换一个词。我们不‘看’电影。我们来‘读’电影。因为我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而语言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核心点。也就是中国电影学者李少白所说的‘电影是一种文化熏染;而对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电影放映来说,就是族际和国际的文化交流和沟通’。

今天世界的主流电影流向可以归纳于两个部分,西方好莱坞和东方好莱坞香港。而这两大好莱坞互相又有千丝万缕复杂的互相影响,而造就了一个主流电影语言。但是这个语言是否有涵盖了我们本土的文化气息吗?我们看的永远是别人的语言,别人的故事,别人的电影。而又有谁在用我们的语言来说我们的故事呢?我不完全否定今天主流电影的大同文化。我担心的是,我们的孩子们会不会有一天,会完全忘了自己的文化而把电影里的外来文化当做己有?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强调,我认为电影是属于文化的。电影文化的交流必需是在一个平等的条件下进行交流。在全球化日益彰显的今天,一方面是欧美强势文化的遍地开花、无孔不入;另一方面是一些第三世界小国与弱势文化的被忽略和遮蔽。

如今西方国家透过电影,把大国意识形态以强势文化姿态在全球的扩散与渗透,正在催生另一种形态的帝国体制。它不是以军事强制为杠杆,没有鲜血和暴力,而是一种通过资本、信息和市场来冲击国家主权,促使国家和领土的界限再度淡化的新的帝国主义。这是个不能回避和否认的一个国际文化现实问题。

另外我国人民心中的那一块本土民族文化的东西,也已经变质,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传统已经开始没有了继承,历史已经慢慢的沉默了。在迎接都市化的我们,这个时段是文化保育工作最紧迫的时刻。因为在我国各大小城镇都在即将进行一连串的城市化工作当儿,无可奈何的一些本土文化将逃不过被淹没的可能性。而我们能够留给未来的孩子们什么样的文化果实,就看我们现在如何养育这棵树了。

捍卫本土文化不是守旧,不是反现代,更不是文化倒退。捍卫本土文化是把我们文化的根,紧紧地的握住,不被时代的变迁冲走。文化的根如果不见了,文化就会枯萎。一个没有文化根源的国家民族,是迷失,是矛盾的。

我国的电影工业也与普遍主流电影理念同肩而行。我个人认为P。南里时代和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的马来电影,属于辉煌时刻。那时的电影都有一股很浓厚的本土表达。故事题材也紧紧的与当地的生活文化相扣。除此之外,今天我国的主流电影显然也已经演变走向‘罐头化’。越来越无法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色彩。我国电影始终还是被商业,票房等等的机制所捆绑主导。使到电影创作空间的直接萎缩。换句话说,我国所制造的电影主要目的是让观众花钱看电影来赚取短暂的利润。而不是有远见的以我们的本土文化背景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电影环境。代价是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和电影文化多年的空转。也因此,我国电影业始终得不到本地观众全面的支持。
我认为要凸显,保护,延续和捍卫我们自己的文化语言,就要自己拍电影。自己积极的发展出一套属于我们的电影理念。一套能够配合当地社会民族结构的电影文化。在看好莱坞千万制作的当儿,我们也该自己站起来,把我们的声音,故事,文化也摆上电影院。当然不是不自量力以卵击石,想和主流电影竞争,就算斗老实说也斗不过。虽然在没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援之下,但是一分钱还是有一分货。就算口袋里只有一百块,那就拍个一百块的电影。毕竟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电影。这是树立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尊严的最起码的第一步。

而这就是独立电影的一个思想运动。以自己筹资拍摄的底成本制作。独立电影是以独立为最高精神,不受制于商业机制,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在国家电影体制外所建立的自由,自主的个性创作群体。也因此被称为非主流电影。

但是什么又是本土文化呢?本土文化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个独特,具体的民族特色。也是我们民族丰富的内涵。本土文化造就了我们的民族色彩,性格,思维,语言,价值观等等。本土文化是我们身份的根。这是无法代替无法切割的。

我国独立电影是撅起主要是多年前由一帮电影和剧场爱好者顺着数码科技的发展所开始的数码独立电影。我国的独立电影已经频频在海外的影展受到好评创下佳绩。

而砂劳越独立电影的历史其实更远在数码科技来临之前已经起步了。在1987年,一群本地的电影爱好者开拍了有史以来第一部独立电影,一部伊班长片名为‘BERJALAI’,使用35MM胶带所拍摄的。也在当时砂劳越许多大戏院上映,场场爆满,成为一时轰动。但无奈也是空前绝后的一部。因种种因数,这帮人之后就再也没有再搞独立电影了。

在空荡了将近快二十年后,砂劳越独立电影在这几年又开始逐步回复。一些在外参与电影工作的本地人已经开始逐步回来砂劳越,想在这片土地上拍摄电影。一帮独立电影工作者也在2004年成立了砂劳越电影学会,主要目的就是推广非主流电影文化和本地制作。以文化和教育的角度来看和解读电影。砂劳越大学也开办了电影学位课程,每年孕育出许多本地年轻电影人才。虽然都还在起步阶段,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独立电影会在砂劳越带领一股电影文化的新气息。

我认为独立电影有推广,保育和捍卫本土文化的能力。
一) 独立电影不受太多的商业条件所约束,于是它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和韧度。能够拍一些不那么受票房所影响的题材。于是更能够为文化工作出一份力。
二) 数码科技的普及化,廉价化,平民化,使到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更容易,迅速,底成本的制作出数码电影。
三) 历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的独立电影影展和放映会的撅起,给予独立电影更多肯定发展空间和条件。
四) 由于独立电影的制作模式简单化,独立电影工作者更能够轻便的穿透到各个社会的角落和层面,把老百姓的感情,声音,故事,语言,习俗等等最真的一面呈现在银幕上。
五) 越来越多西方国家对我们东方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并且肯定我们自己的东西。于是除了本地市场,独立电影在国外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六) 要捍卫本土文化工作,就必需让年青人参与其中。而恰恰电影创作就是个年青人高科技的玩意儿。以年青人的角度来看历史文化来拍本地电影,无疑会让观众从另一个比较创意的角度来看文化。这也是一种双重文化教育。也可以让本土文化年轻化。
七) 独立电影的发行量虽然不大,主要是在VCD和DVD的限量发行,大多数无法在戏院上映。但是我国一些戏院已经慢慢逐步的接受数码电影的放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有越来越多数码电影院。

爱之深,责之切。我还必需说,目前我国独立电影工作者还是有些属于意识形态,把独立电影的定位抬得太高了。于是近年来在媒体上曝光的独立电影,抹上一层要不是高深莫测故作悬虚,就是挑战制度尺寸的刻板印象。还使到人们认为独立电影就是与主流电影为敌,专门拍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所谓的艺术东西。

我认为这不是,也不该是,独立电影真正的理念和原则。独立电影应该采取更亲民老百姓化的表达风格。而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自我膨胀。

同时观众也需要带着一个更开放,透明的角度来欣赏独立电影。一些观众因为看惯了主流电影的模式,于是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来看独立电影。独立电影或许没有漂亮的演员,华丽的布景,夸张的题材,陶醉的音乐等等。但是独立电影应该能够给予观众一份真诚,踏实,清新的角度来读电影,来反映出我们社会真实的一面。无论影像与叙事上都以比较朴素而清新的角度,直接对应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现实,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当本土文化即将的遗失之际,电影将会成为一个正面的文化教才。

在写这篇稿的当儿,许多砂劳越独立电影工作者已经开始慢慢踏上轨道。已经有许多电影计划正在默默的进行当中。我认为独立电影的前景是乐观的。我也认为独立电影是有能力在捍卫本土文化的工作上尽一份勉力。我认为电影不该只是为了娱乐和商业的而存在的。它同时赋予一些严肃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教育的工作。我也相信独立电影工作者能够在本土文化资源中找到更多艺术的灵感。


此文章刊登在星州日报周末YEAH 副刊66期